HKGNU及香港區百萬森林項目
代表團赴法國及德國之行程感想及香港值得學習的地方


  

歐洲環境保護報告書


李嘉豪 – 香港區青年大使 (國際百萬森林計劃香港區委員會)
Lie ka ho – Youth Ambassador – 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Million Trees ( Forest ) Project and Network – Hong Kong Region

 

PDF 檔


前言


本人於2012年7月28日至8 月12日其間跟隨國際百萬森林計劃香港區委員前往法國,冰島及德國等地,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其他國家的環保政策及從中學習及研究。經過是次旅程後,本人特意把本人是次在旅程中有關環保所見所聞於本報告詳述, 希望能為香港的環保政策略盡一分綿力。而在本報告中,本人會以法國汽車,德國生態稅及永續建築標章這兩大方面作為研究對象。


目錄

法國汽車及自行車

德國生態稅及永續建築標章

總結

資料來源


法國汽車及自行車

汽車排放的廢氣是作為空氣污染的其中一項主要原因。對此法國政府早已經在2008年推行「新車置換計劃」, 在此計劃中車主假如在購買更小排量,更環保的新車時可有200至1000歐元的補貼即2000至10000港元。若是購買一部大排量,污染嚴重的新車必須要交上2600歐元, 約26000港元。這計劃的成果可以從法國環境及能源部在2008年對所售出的新車尾氣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40g,佔法國新車銷量的63%數據所得知。而在2012年的扶持汽車工業計劃中, 對電動車環保補貼的最高限額由5000歐元提升到7000歐元, 混合動力汽車環保補貼則由2000歐元上升至4000歐元,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汽車則會有100至150歐元不等的補貼。同時法國政府定下了在未來購政府車中,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將佔最小25%。而法國自行車在2009年銷量至313萬2300台,是全球第4大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本人到達法國時在街道所看到的大多是屬於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中小型汽車。即使是在繁忙時段馬路上的空氣污染也沒有香港嚴重,在下圖所見在巴黎繁忙的馬路上也沒有車尾排放出黑煙, 而天空仍是藍得很。而且計多巴黎的市民也有用自行車代步的習慣。在一些大街道上,如里沃利街上也看到很多市民用自行車代步。


德國生態稅及德國建築

在1999年德國早已有《引入生態稅改革法》—德國政府多次提高石油,天然氣和電力的生態稅,而生物質燃料燃料則免收生態稅。在2002即生態稅步入第4階段中在每公升汽油基礎上加徵3.07歐分的生態稅。而低流柴油為43.97歐分和1.97歐分。在這樣的情況下,2001 年的德國風力發電營業額高達35億歐元, 而在2002德國境內的風力發電機有超過1.2萬台。在2003年則進行《進一步發展生態稅改革法》─將生態稅改革擴展至生態財政, 進一步規定了各種對不同的高消耗,高污染的企業增加稅率,同時也對低收入家庭採取補貼措施,同時逐步向生物質燃料徵收生態稅。在2006年所實施的《生物燃料配額法則》取消了更多對生物燃料的稅收減免。同時規定所有化石燃料必須混合一定比例的生物貿燃料,要求生物質燃料佔燃料市場的比例在2010為6.75%到2015為8%。

在這樣的稅制下,減小了以化石燃料作為基本的行業(如加油站,發電廠)的利潤,但由於在相關的稅制下鼓勵了這些行業去以再生能源或更低污染的燃料作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完全符合了環保的概念,同時也增加了稅基。


古老的德國建築物在近年來不斷地增施更多的環保設施,而新式的德國建築物在追求經濟效益下同時也追求能源和生態效益。在這些建築物背後則有一個國際認可的德國可持續建築委員會。德國可持續建築委員會(DGNB – Deutsche Gesellschaft fur Nachhaltiges Bauen e.V.) 在2007正式成立,其目的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具經濟效益的建設。而在2009年 DGNB 德國永續建築標章正式使用,內容為生態品質,經濟品質,社會品質,社會品質,技術品質,流程品質,基地品質。現時在德國有許多既是環保同時也具有實際作用的建築物。而在一般民居方面,政府為鼓勵市民多使用太陽能板,因此政府會強制回購多餘電力。




總結

在多年來香港政府在鼓勵市民使用較低污染的汽車上仍缺主動, 香港可以效法法國在汽車方面的政策,不但是給予資助給市民買新型環保汽車,同時可以對大型或高污染的新車增加更多稅從而令市民更有機會買新型環保汽車。

而在自行車方面,的而且確本港是地小人多,而在一些舊區如旺角這些地方無法讓市民以自行車代步,但在規劃新市鎮及新道路時應該把單車道也一拼考慮,因為若市民能夠用自行車代步不但符合環保理念,同時也可以減少對交通工具的需求,減少馬路負擔。

在燃料方面,本港汽車主要仍是使用化石燃料,政府可效法德國的做法,利用各種不同稅收引導市場用更環保的燃燒替代舊有的化石燃料。

在建築方面,本港也應成立一個有關於環保概念的建築委員會而非單倚靠政府部門。其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門缺乏多方面人才,同是也無法直接干預或給予設計意見給建築商,因此若本港能成立一個類似德國可持續建築委員會約能大大提高能源及環境效益,也可以令香港有更多具特色及創意的環保建築物(如BMW大樓)提高國際地位。

資料來源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67896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WISI/252758.htm
http://germany.nsc.gov.tw/ct.asp?xItem=0980325010&ctNode=174&lang=C
http://www.dgnb.de/en/council/dgnb/
http://www.docin.com/p-488863222.html

http://www.hkgnu.org
( 國際百萬森林計劃香港區委員會 /
香港綠色自然聯盟HKGNU,及轄下單位 HIMA Foundation )
[ info@hkgnu.org / Tel.: +852 28762855 / +852 69762635 / Fax: 37472674 ]


– 完 –


李嘉豪先生

二零一三年四月十日 香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