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學生之香港境內自然保育發展專題訪問 - (2010.05)

L'entretien au sujet du développement de la conservation naturelle au sein du territoire à Hong Kong - demandé par université de HKBU ( mai 2010 )
The HKBU's interview of natural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 May 2010 )

下載相關PDF文書檔案

香港境內自然保育發展專題訪問

1. 貴社認為在香港進行自然保育的工作困難何在?

每件事均有其困難之處, 但論保育而言, 在香港尤其遇到更多的阻礙與困難。簡單而言,香港是一個以商業為主的社會, 經濟發展往往凌駕於自然保育之範疇上, 居於城市的普羅大眾普遍認為自然保育的工作對他們來說很遙不可及, 而居於鄉村的則普遍希望變賣土地以獲取利潤, 對自然保育的重要性較為漠不關心。雖然近年來市民對自然保育的意念的確是增加了, 但大部份仍局限於很萌芽的階段。近年來香港政府開始跟隨外國的成功例子推行可持續發展, 即達至保育, 經濟與社會的三方面平衡, 但目前來說, 這三方面仍是處於不平衡狀態, 政府政策較為偏袒商業經濟的發展, 而保育方面暫時似是門面功夫般的象徵而已, 困難自然應運而生。

此外, 香港人大多生活在現代化都市內, 在家上網的時間幾乎比工作或上學還要多, 以致難以抽空親近大自然, 而且大部份生活在都市中的市民習慣了無節制的使用資源, 乾淨的食水一開便源源不絕, 電力供應穩定, 生活無憂, 很難令人感到自然災害與人之間的緊扣關係。這些情況是需要透過教育來提高普羅大眾對節約能源和尊重自然的認同性, 而並非偶然的。

2. 貴社是否滿意政府於自然保育的政策? 有甚麼地方可以改善?

我們覺得政府對於自然保育的政策仍處於高談闊論階段。譬如說, 在去年就政府指因需擴建將軍澳堆填區而決定暫借清水灣郊野公園的土地(百分之五)予擴建堆填區以抒緩堆填區飽和的問題上, 便足以顯示出政府對自然保育的政策仍有未妥善處理之不足。又如在新界北的發展問題上, 政府曾建議將在禁區解除後將原禁區位置改建為郊野公園, 而現今又指將大力發展新界北(如坪輋和古洞等), 有評論指全港郊野公園等作保育用途的存護區域面積已佔全港的四至五成土地而使禁區日後一帶劃為保育用途的建議受到壓力, 在新界北的保育與發展問題上, 政府顯然表現了軟弱的一面。又如在規劃一些重要生態價值地區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區(SSSI)」後對該區的存護政策和措施亦顯得微不足道形如軀殼, 如新界東北的沙螺洞濕地便是一例, 雖身為SSSI, 但現實上則任人肆意破壞亦不受法理管制, SSSI如同虛設浪得虛名。總括而言, 目前政府的保育措施多為治標不治本的(如停車熄匙不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又例如膠袋稅、廢物處理費不能大大減少堆填區負荷等),政府只推出一些眼前性的解決措施, 但缺乏長遠目標或針對性的討論等。例如政府在微觀上可嘗試鼓勵廢物分類(近年環保園正式投產, 以往我們認為香港其中一種形同虛設的回收垃圾 "膠樽" 終於有本地再造商回收),或支持大專院校研究一些環保項目(如開發環保汽車,節能電器等), 在宏觀上可嘗試加強與珠三角地區合作減少碳排放量以改善空氣等。

再以禁煙及停車熄匙等為例, 感覺只是「一刀切」, 但沒有配套措施便付諸實行。參考外國例子, 禁煙海報/公園告示, 可舉辦設計比賽取代冷冰冰的黃黑間鐵牌, 還有在垃圾筒或煙蒂箱可配置水瓶以防支流煙繼續燃燒等;而停車熄匙則可參考日本沿用已久的貧燃系統, 能夠使車內提供部份電力供應又可減少黑煙。

3. 政府剛發表一份關於開發邊境地區作為生態區的計劃書,貴社對此有甚麼意見?

部份意見承如上題。「生態區」是需要有實質的法律管制方能收管理之效, 此外, 「生態區」附近的緩衝區亦很重要, 現時新界北的土地多為私人擁用, 只剩下一些山嶺為政府土地, 且多位於禁區範圍以內, 打鼓嶺堆填區亦身處其中, 生態價值早已受到一定的影響。再者政府在新界東北一帶擬興建東部通道, 貫穿大片郊野和濕地, 和發展坪輋為新市鎮等方案, 這些影響均能深深地影響著「生態區」的生態價值。當然, 政府銳意將新界北的地區闢為「生態區」這計劃是非常值得支持的, 但背後的配套和種種影響因素必須仔細思考。

4. 貴社於將來在自然保育工作方面有甚麼新的計劃?

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如一些生態保育區的護理工作, 有機耕作、植林工作和再生能源工作的推廣等), 多舉辦生態導覽和環境保育課程等教學工作, 以及舉辦更多的戶外考察和保護本土文化工作等。

5. 近年香港更注重生態保育,而本土的物種亦見更多樣化(如發現在港棲息鳥類佔全國種類接近四成),
貴社認為當中包括甚麼原因?

我們同意近年來香港的市民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等大前提下, 變得更為注重環境保育的問題和對自然環境需求較以往為強, 如近來市民已自覺地減少使用膠袋和在可以的情況下節約能源 – 如減少用電和多使用公共汽車,以及生態旅遊的提倡使部份原住民願意保留土地, 使自然生境得以保存或持續發展等。本地的物種趨向更多樣化, 除因整體市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所提高外, 亦因氣候變暖所使然。氣候變暖使更多熱帶地區的植物和鳥類在香港出現繁衍, 植物生長快,落葉時間減少,鳥類願意棲息, 且熱帶地區國家的伐林破壞活動有增無減, 使熱帶雨林面積減少, 鳥類等生物的繁衍棲息地因而供不應求, 而開始尋覓其他溫帶地方(如香港)進行遷徒。

6. 貴社認為香港的都市化發展,對本土的生態保育工作帶來甚麼影響?

都市化的急促發展, 必然會蠶食都市已發展區附近的郊區用地, 使郊區用地漸漸縮小消失, 減少自然生物的棲息繁衍地, 再加上都市所造成的污染, 最終會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

總論而言, 無論文化保育或是生態保育也是一樣, 官商勾結, 商令官行, 大部分保育的地區岌岌可危, 香港幾乎將變成以地產為主導的城市。普遍香港人對自己的地方文化一般也較為冷感, 對爭取生態及文化保育都不太關心, 冀望生態保育方面不用像永利街那樣, 要透過拍一部戲, 在外國獲過獎才能喚起保留的聲音, 那實在很諷刺, 自己的地方要間接靠外國人才能保住呢。


中國香港綠色自然聯盟(HKGNU)傳訊教育及宣傳科 (www.hkgnu.org)
二零一零年五月七日 香港

[回上 / Back]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G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