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灣 - 歷史遺跡

        五十年代是大浪灣的黃金時期,曾有六、七百名村民居住,以務農和捕魚為生。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教育都有困難,不少村民陸續遷出搬到市區,或是移民到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地,目前,該區只剩下不足二十人居住,一九九六年的中期人口普查顯示該區只有十四名居民。人口遷移後,村莊內大部份房屋已荒廢倒塌。
 
        大浪灣共有四條古村,包括大浪村、林屋圍、張屋圍和咸田村。大浪村內共有十種姓氏,其中以姓湛、張、黎、戴、孔、林的村民人數較多。跟據古物古蹟辦事處在一九九七至九八年間的調查,這些古村可能已有二百多年歷史,跟據《大浪西灣黎氏族譜》,黎氏的祖先於明朝成化年間 ( 公元一四六五至一四八七 ) 在此定居。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調查,指出大浪村內約九成房屋有逾百年歷史,如此完整地保留了傳統建築格局的村落,在香港境內已碩果僅存。咸田村的村民姓溫,祖先由西貢蠔涌和大埔仔遷居至此,村民移居咸田已經過七、八代,所以村內舊房屋都是戰前建築,有些甚至逾百年。林屋圍和張屋圍現在已荒廢。
 
        大浪村是歷史悠久的天主教村落,聖母無原罪小堂於一八六七年創辦,至一八七九年間,已有一百六十二名教友,是當時西貢最大的天主教教會。一九三一年,大浪灣成為一獨立教區,期間建成現存大浪村的聖母無原罪小堂,該教堂已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定為第三級歷史建築物。
 
        大浪灣分區大綱圖的範圍,座落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咸田考古遺址」內。一九八零年,咸田村西北約三百米附近發現圖紋陶片,由香港考古學會前會長 William Meacham 先生首先發表。其後不斷有考古發掘活動,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千至二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陶器和石器,顯示該地區蘊藏豐富的考古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