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之出現  衍生人類對環境問題之反省

        登革熱( Dengue Fever )擁有四種病毒之多,其出現可以追溯至公元十八世紀,先後在埃及和印度尼西亞被發現,自此登革熱便相繼在熱帶地區爆發。白紋伊蚊( Aedes albopictus )和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 )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染媒介。雖埃及伊蚊的傳播能力較強,但卻未在香港有出現的個案,只有白蚊伊蚊是本地主要蚊種。蚊是多種致命疾病的傳播媒介,在蚊子帶動登革熱肆虐全港的背後,大自然已向我們提出了「警報」,告訴我們環境污染的後果。當病毒來臨之際,我們才醒覺到一連串的環境問題,急忙施盡本領補救之。考其病毒的出現,現在就從蚊子出發,從中探究各種有關環境的問題。

全球溫度增高

        人類大規模砍伐樹林,燃燒大量煤炭、石油及其他如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令大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促使溫室效應的出現,導致全球增溫。香港位處於亞熱帶氣候區域,全年大部份時間氣候溫和。隨著全球增溫,本地氣候大有被熱帶氣候取代的趨勢。白紋伊蚊屬熱帶昆蟲,氣候的轉變促使牠們能夠在香港或其他地區落地生根,增加人類受病毒感染的機會。除了蚊子外,牠們還帶有其他害蟲和病原體,如細菌和病毒,對本地生態和我們的健康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1970年以前,九個國家錄得登革血熱病的病例,至1998年,迅速增加至五十六個國家,可見病毒和病媒的分布愈益廣泛。

環境衛生

        全球增溫擴大了蚊子的活動範圍,若加上惡劣的衛生環境更使蚊子的肆虐更為猖狂,迅速繁殖。香港政府投放大量,資源宣傳環境衛生,但直至現在,問題仍未徹底解決。亂拋垃圾不僅有損環境衛生和市容,廢物如空罐、發泡膠飯盒和棄置輪胎容易積水,成為蚊子的繁殖點。不少河溪被住宅污水、工商業廢水及禽畜廢料嚴重污染,雨水渠變污水渠的情況隨處可見,吸引雌蚊前來產卵。若要防止登革熱爆發,我們便應從問題根本著手,以免浪費資源。
 

 生態失衡

        古語有云: 「一物治一物」,蚊子自然亦有牠的天然剋星,例如蝙蝠、雀鳥、爬蟲動物、兩棲動物、淡水魚和昆蟲等。可是隨著香港人口急劇增長,土地需求大增,加上香港早期缺乏完善的城市規劃,令環境污染嚴重,許多具生態價值的自然環境相繼消失。隨著樹林、草坪、河道和濕地等棲息地受到人為破壞,大大減少蚊子天敵的生存空間,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蚊子的天敵減少,蚊子自然更容易生存。因此,蚊蟲的增長正是自然生態環境失去平衡的後果。

        希望居住在地球的人類,能明白保護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防蚊固然是我們的首要工作,但進行防蚊之餘,亦不應忽視生態環境的威脅。滅蚊油、殺蟲水和蚊怕水等多用無益,而所謂的生物控制,更不是明智之舉。滅蚊首重杜絕蚊的繁殖地方,清理固體廢物、清理積水、蓋好貯水容器和保持渠道暢通都是有效的方法。其實,以大自然的解藥,去抑制大自然疾病才是治本的方法,自然界蘊藏了許多現代科學、科技和醫學無法比美的良方。現在我們應亡羊補牢,保護我們身邊的自然環境,為的不僅是防止蚊患,而是為我們、甚至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綠色世界

        希望大家能珍惜我們僅有的大自然,因它已受創傷了……

                                                                                           GNU information 
                                                                      Copyright © Green Nature Union [GNU] -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 / Back]

Copyright © GNU All Rights Reserved

1  

[回上 / Back]

Copyright © GNU All Rights Reserved

1

 

[回上 / Back]

Copyright © GNU All Rights Reserved

 

1

[回上 / Back]

Copyright © GNU All Rights Reserved

1

[回上 / Back]

Copyright © GNU All Rights Reserved

1

 

[回上 / Back]

Copyright © GNU All Rights Reserved

1

[回上 / Back]

Copyright © GNU All Rights Reserv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