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構造
 

        魚雖和人類一樣,屬脊椎動物,但根本上,魚是與人類截然不同的動物。魚屬於動物。在水中,用鰭保持平衡和游動,通過鰓呼吸水中氧氣。魚的體溫取決於生存環境,即所謂變溫。與恆溫的人類不同,魚無法保持一定的體溫。因而,人類只要借助器具就能生活在水中,而魚類脫離水,則無法生存。
 
魚的基本結構
        傳統的圓筒狀魚形概念,無法準確說明現有魚類體形的多樣性。魚類分佈極廣,體形也因生存環境的不同而各異。魚體外形揭示了魚類的許多生活習性:生存環境,攝食方式以及活動水域。

口形

        魚的口形反映了魚的攝食習慣:可區分為上層水域攝食魚類,中層水域攝食魚類和底層水域攝食魚類。

-上層水域攝食魚類的口形

       生活在上層水域的魚類背鰭平直,口上翹,呈勺狀,以浮游蟲類為食

-中層水域攝食魚類的口形

        常活動於中層水域,口生於吻端,吞吃掉入水中的食物。其中也有一些下頜突出,口緣周圍布滿銼刀似的褶痕,以啃食水藻為生。

-底層水域攝食魚類的口形

        下鴿突出,腹部扁平,易於貼近河床,攝食河底淤泥中的食物。

        鰓是魚類的呼吸器官,由無數排列成行的鰓絲組成。魚通過鰓絲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魚的鰓耙呈弓狀,具有保護鰓絲,防止硬物通過鰓蓋的作用。

體表組織
 
        魚皮分兩層:較薄的外層為表皮層,較厚的內層為真皮層。魚體覆有鱗片,鱗片為魚表皮衍生物,呈覆瓦狀排列,有保護體,免遭傷害的作用。鱗片表面常分泌出一種黏液,具有潤滑和抵禦寄生蟲侵入的功效。
 
保護色
 
       魚體背部顏色通常較深,腹部則較淺,俯視時,與河床渾為一體,從而有效地防範生活在上層水域食魚動物的襲擊。有些魚的顏色花紋具有種類特性和雌雄之別,並與其生存環境極為相似;有些則以鮮艷的體色表示有毒,警告其他魚類避開。有些海水魚常生有天敵的體色和班紋;另有些魚的眼藏於深色部位,而以假眼迷惑攻擊者。
 
魚體的顏色是怎樣形成的?
 
        魚體顏色的形成分有兩種:靠光線反射或由表皮色素細胞產生。彩虹魚光亮豔麗的色影由鱗片下的鳥糞素反光而成。色素細胞使魚體顏色繽紛絢麗,但當魚極度興奮、受驚或進入繁殖期時,體色會起變化。鉛筆魚的體色變化比較奇特,夜間色彩醒目,斑紋明豔;白天,在日光的照射下又恢復其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