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酸雨影響現況

2006年中國酸雨發生頻率分布圖。(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6)


  Zhao et al. (1988) 研究中國西南地區的酸雨情形,具有高SO2 排放潛勢的北方都市如北京及天津,降水 pH 值並不低(分別為 6.74, 6.26),反而低 SO2 排放潛勢的南方都市如慶州,降水pH 值卻低至 4.49。Wang et al. (1993) 指出,黃海及渤海沿岸之 SO2 排放量佔全國之 40%,而該地區之降水 pH 值並不低,反而揚子江流域降水pH值偏低。其分析影響降水 pH 值的因素,包括酸雨前驅物排放量、土壤特性、氣象條件、年降水量及平均溫度等,結論以土壤 pH 值對降水 pH 值的影響最大。Xue and Schnoor (1994) 對中國西南地區的調查結果亦顯示,雖然該地硫酸鹽濃度相當高(與歐洲中部相當),且高地湖泊的酸中和能力較低,但由於植物、土壤及大氣中的石灰質塵土提供了大量的鹼性陽離子,因此該地之湖泊並無酸化情形,湖水 pH 值也在 6.5 以上。由此可知,酸雨的形成和當地土質特性、植被披覆程度及大氣中總懸浮微粒濃度等因子有關。

總括而言:

1. 大氣中的氨

大氣中的氨(NH3)對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氣中唯一的常見氣態鹼。由於它的水溶性,能與酸性氣溶膠或雨水中的酸反應,起中和作用而降低 酸度。大氣中氨的來源主要是有機物的分解和農田施用的氮肥的揮發。土壤的氨的揮發量隨著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京津地區土壤pH值為7~8以上,而重 慶、貴陽地區則一般為5~6,這是大氣氨水準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風沙揚塵的緩衝能力低。這兩個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釋 我國酸雨多發生在南方的分佈狀況。

2.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轉換條件

一般說來,某地SO2污染越嚴重,降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就越高,導致ph值越低。這說明了南方的工業區和商業區是南方酸雨的一大來源。

3. 顆粒物酸度及其緩衝能力

大氣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氣體SO2和NO2外,還有一個重要成員——顆粒物。顆粒物的來源很複雜。主要有煤塵和風沙揚塵。後者在北方約佔一半,在南 方估計約佔三分之一。顆粒物對酸雨的形成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屬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對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顆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 起中和作用,而且還會成為酸的來源之一。目前我國大氣顆粒物濃度水準普遍很高,為國外的幾倍到十幾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視的。這又說明沙揚塵的大又使到北方的酸雨減少。

〔 返回上頁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