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有機耕種? / Quel est l'agriculture organique?

  「有機」這兩個字,是由法文『Organique』翻譯過來的指由生命而來。它們能於大自然裡分解,然後釋出養份予植物利用。實際上,我們是先用有機物飼養泥土裡的各類生物,然後它們緩慢而穩定地釋出各類養份。植物由於獲取充足而全面的養份而生長得健康茂盛,故而少病少蟲。同時有機物亦能改善泥土結構,創造一個排水良好,空氣流通,保水,保肥的環境,令泥土中各生物更適合生存。

  現代化的耕種方法,使用大量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葯。這些東西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讓土地增產,但它們不單對人體有害,還會污染環境,擾亂生態,且令表土流失,泥土肥力逐年下降,同時使食品質量下降。故此從長遠著想,有機農業才是未來人類農業的方向。

  隨著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的發明,今日的常規耕種(化學肥料耕作/無機耕作)方法,已大量使用這些化學物。這些東西雖然可以產生迅速的效果,但它們對人體有害,會污染環境,擾亂生態,加劇水土流失,令泥土肥力持續下降。另外,現時有關基因改造生物的研究,尚未到達成熟的階段,當中仍有不少可爭議的地方,目前一些基因改造的生物仍有可能危害人類健康及生態環境。因此,現今社會只有有機農業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農地及其周遭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

 

有機種植的農作物是物有所值的,例如:

- 有機種植的時間比常規農業(化學肥料耕作/無機耕作)長。

- 有機是絕對天然健康,如洗不乾淨常規農業的菜會令到我們食物中毒。

- 有機產品可保障你別的不是基因改造食物,因為有機農業並不支持基因改造。

- 有機蔬菜的營養較常規農業的蔬菜高。

- 有機能夠保護大自然。常規農業用過化學肥料後,水會流入河流或大海,令到大量海生動物和植物死亡,令到漁業的收入降低。

- 長期吃洗不乾淨常規農業的菜會令到身體機能衰退,嚴重的會引致癌症。

 

甚麼是有機耕種?

  有機耕種方法旨在生產營養價值高且對人體安全的糧食,以及免除環境的污染及過度開發,以維持一個平衡,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有機耕種是一種按照自然規律來種植作物和飼養牲口的農耕方法。有機農夫會避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農藥和肥料,他們會藉著輪種和循環動物廢料來保持泥土肥沃,平衡有益和有害的生物,並種出健康的作物來。

  有機耕種是可持續發展文化的基本構成部份,故此從長遠著想,有機耕種是人類未來農業的方向。自從七十年代開始,歐美、澳紐、印度等地,都有個人、團體、農場推動有機耕種方法,即是不用人工化學物質(農葯和肥料),致力在每一方面維持自然生態平衡,讓土地可以世世代代生產安全又有營養的食物。

  有機耕種是一套整全的農業生產管理系統,它會改善農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多樣性、生物循環及泥土中的生物活動,並且考慮到各地區自然環境的特質而作出適應配合。在這種模式中,生產者會以尊重環境的方法去生產、處理及加工,故他們會以農業、生物或者機械方法來代替人工合成的物質以進行農耕活動,締造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因此,有機耕種十分強調管理操作,而非依靠投入外來物料,有機生產者會盡力避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農藥 ,包括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及牲口藥物,亦會拒絕使用基因改造的種子或含經基因改造的物料 ,故此食物安全更有保障。而有機生產者會盡力保育泥土及農場環境,以提高泥土長期的生產力, 平衡有益和有害的生物, 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種出健康的作物 。同時 ,有機農場亦會盡力保存牲口的天性,且為牠們盡量提供天然飼料,所以有機農場比一般農場會有更多的雀鳥、蝴蝶、植物及其他生物。此外,有機耕種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構成部分。

 

有機種植的特點:

(1) 利用天敵對付害蟲:每種生物,都會受到另一種動物或植物剋制,令生態長久保持平衡。故此,有機農夫便會利用這種原理來對付害蟲。

(2) 不用無機肥料及殺蟲藥:由於製造無機農藥的工廠,產生不少污染,而且有機天然農藥含有比無農藥更多的成份可以作其他用途,即使丟棄,也會被大自然吸收,而不會造成污染。

(3) 避免大規模害蟲侵襲:由於現代化的大規模農場傾向種植單一種植物,這便很容易受一種病毒或害蟲侵襲。有機種植主張在一塊土地上種植不同植物,以使害蟲無所適從。

(4) 與自然合作而非駕御:例如會盡量鼓勵多類生物在土地生活,以收以天敵對付害蟲之效;而非一開始便使用蟲葯(即使是天然的)來將它們滅口。

(5) 盡量使用可更新的本地資源:例如以收集到的落葉代替由外國進口的泥炭土來作土壤改良劑。

(6) 盡量將各類可循環的循環再用:例如將所有能夠用作堆肥的(包括各類農場廢物及廚房垃圾)全拿去堆肥。

(7) 減少任何會引致污染的活動:例如營火會。又會以紫草葉代替草木灰作鉀肥用。

(8) 增加不同類型的野生物:以保持泥土肥沃,使蟲害受到控制,同時亦盡了一己之責去保育大自然。

 

有機農業怎樣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各色各樣的生命和它們所在的生活環境。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生物多樣性包括了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多樣性,三者都必須要加以保育,才可提高當地整體的生物多樣性。在農業環境中,農業生物多樣性就是指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所有野生、畜養及種植的物種。例如不同的米種(即遺傳多樣性),各種農地上的野鳥(即物種多樣性),以及不同的農業系統如樹林、牧場、魚池等(即生態系多樣性)。 有機農業不論在理論層次,抑或是實際操作的層次上,都十分著重保育生物多樣性。由建立一個有機農場開始,有機標準已規限著不能破壞原始的生態系統,如原始森林、原始濕地或原始紅樹林等。有機農民不會著重追求高產量,因為他們明白到這類新交配品種,一般都十分「惹蟲」,需要特別多的化學農藥才能成長。故此,有機農民會轉為尋找能適應當地氣候、環境、土壤的物種。此外,有機農場因為不用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而且種植的作物又十分多元化,兼且會實行輪作、間作、套種及其他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技術,令農場及其周圍環境中的生物比常規農場多。

 

有機耕種的一些基本要素:

健康的泥土 : 擁有健康的泥土是成功的有機耕種的必然元素。一個有機農夫,總會先考慮怎樣才能保持泥土肥沃。只有健康肥沃的泥土,才有生長旺盛的作物。

泥土成份(比例會因時因地而異) 礦物質 45% 空氣 25% 水 25% 有機物 5% 其他各式生物

泥土的酸鹼度:泥土的酸鹼程度,可以影響泥土中養份的供應、植物的生長、其他生物的生存與及泥土的結構。它可以以酸鹼值(pH)來表示。pH值可以由0至14。7是中性,數字越大越鹼,數字越小越酸。一般泥土大致在3.5至8.5中間。過酸或過鹼的泥土中,養份都不易溶解,難為植物所利用。大多數農作物喜歡6.3至6.8,中性微酸這個環境,除了少數例外,大多數植物均能容忍某程度上的過酸或過鹼。

有機肥料 : 有機物能於大自然裡分解,然後釋出養份予植物利用。實際上,有機農夫是先用有機物飼養泥土裡的各類生物,然後它們緩慢而穩定地釋出各類養份。植物由於獲取充足而全面的養份而生長得健康茂盛,故而少病少蟲。同時有機物亦能改善泥土的結構,創造一個排水良好、空氣流通、保水、保肥的環境,令泥中各生物更適合生存。泥土上厚厚的有機物就像綿花一樣,可吸收水份,減少泥土的水份蒸發,減低因風雨所做成的水土流失。

堆肥 : 堆肥就是模仿大自然的循環,將本來稱為垃圾而又能被生物分解的有機物﹙如落葉、枯草、動物的屍體和排泄物等﹚堆放在一起,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各類動物及微生物以較高的速度把它們分解。過程中,被分解的有機物質會釋放出熱量、二氧化碳,最後轉化為深啡色、帶泥土氣味並含有養分的腐殖質,稱為「堆肥」。若將堆肥與泥土混合,它可改良泥土的結構,調較泥土的酸鹼度,又能把原本鬆散的沙質結構變得緊密,改善保水力、疏氣性、排水力和保肥力等等,亦能提供均衡的基本養份予植物,是一種上佳的土壤改良劑。

輪種間種 : 輪種是將作物輪流在不同的田地上種植。間種是在同一幅地上,同一時間種上超過一種作物。輪種和間種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同時亦可以將泥土裡的肥料充份運用。同類的作物,需要類同養份,有相類似的病蟲害問題。但在輪種和間種的情況下,便不會容易出現某類養份缺失的倩形,病蟲害亦不易在田間累積。可按作物的類別來作輪種及間種,例如生菜(葉菜類)、青瓜(瓜類)、豆角(豆類)、白蘿蔔(根菜類)、粟米(穀物類)、蕃茄(果類)等之間的輪種間種。或深根和淺根類的輪流或相鄰種植,可吸取不同深度的泥土裡的養份(如:蕃茄與白菜)。或需肥量大的和需肥量小的交替(如西蘭花與四季豆)。或不同土地覆蓋率的輪種間種,可以保護泥土結構(如薯仔與蔥)。

綠肥 : 是一種特別種來作肥料的作物。可以是一些生長迅速,容易腐爛的植物,普遍以豆科植物為主,因為豆科植物的根,能夠與泥土中的固氮細菌結合,形成根瘤,將空氣中的氮吸收並保留下來,若讓豆科植物的根在泥裡分解,則儲存的氮素便能釋放出來供其他作物利用。只要在兩造作物之間下種,在下一造下種或移種前一兩星期翻入泥中即可。這樣既可壓抑雜草生長,減少雨水在前造作物收割後侵蝕泥土,又可增加泥土中的氮肥(如果是豆科植物的話),是一舉多得的肥料。適合作綠肥的植物有:三葉草、苜蓿和各類豆科植物。

動物飼養 : 在有機農場內飼養動物,所用的飼料亦需要是經有機生產的,而且一定不能只困在籠內生活,必須要有戶外的走動空間。牠們的居住環境,要配合牠們的天然行為。另外,在患病出現時,可以為動物注射容許的藥物,但在病患出現前,則不可作注射。動物寄生蟲的防治,應以預防為原則,例如提供均衡的膳食、衛生的居住環境、減少動物的生活壓力等。

 

有機種植的預備工作

   在一個有機農地內,你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微生物、動物以及植物,就好像大自然裡一樣。這些生物都能在這個有機系統內共榮共存,端賴的是長線的計劃去提高泥土的肥力、去解決病蟲害的問題;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故此適當的計劃與準確的紀錄都十分重要。

大部份最有效的有機技術,均屬預防性的措施,故應三思而後行。

(1) 選址:

你有多少空間和時間?

(2) 水源:

耕地接近水源嗎?

怎樣灌溉?水喉水還是井水? 大雨後,哪兒會有水流入?水會往哪兒流出?

(3) 陽光

全年的陽光分佈情況是如何?

哪個角落、時段會被樹或牆遮蓋?

(4) 泥土:

泥土的深度及養份如何?

土質屬那一類? 土質排水情況如何?

(5) 作物:

你自己喜歡種些甚麼?

土地適宜種哪類作物?

(6) 種植:

隔多久又要再種?

可以怎樣交替? 怎樣輪種?

 

植物所需的養份

要令植物健康成長,有十六種元素不可或缺:

主要元素-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

微量元素-硼、錳、鐵、鋅、銅、鉬、氯

主要元素為植物體組成成份,需量較多。而微量元素為生化反應所需,需量較少。以上各元素,除了碳、氫、氧可以由空氣和水吸取外,其餘均要由泥土供應。


蟲害防治

  最有效減輕蟲害保護作物的方法,是有計劃的種植,均衡的養料、充足的水分、適當的種植密度及良好的通風環境,令泥土健康,植物健康成長和讓生態較平衡。

對待害蟲的態度:

  在許多人的腦海中,一個理想的農地,實際上是一個生態沙漠,裡面只有人和他所種的植物。他們要的是滅種,而不是控制。幸好,這個夢永不會實現。但他們的努力,卻會造成許多破壞。

   在大自然裡,沒有人使用過任何化學蟲葯,但嚴重的蟲害根本不會出現。在一個有機農場裡,我們同樣會鼓勵各種昆蟲共存。事實上,在沒有使用過任何化學農葯這個大前提下,有機農場裡的各種生物的數量和品種都十分豐富。加上農地會混合多種植多種類作物及採用其他配合的耕作方法,蟲害會較易維持在一個低水平。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包括手捕、水浸、設立人工屏障、設立陷阱、餌誘等。

  天然蟲葯:儘管我們努力預防控制,但有時仍有某些昆蟲會瞬時增殖,在天敵未來得及相應增殖以前,我們可以以一些有機農葯來協助控制。但這些都是我們的最後方法,應在前述方法都未見收效時,方可考慮使用。

  天然蟲葯大部分都是要昆蟲直接吃下或與之直接接觸,方能有效控制。且言些蟲葯都是用來對付某類害蟲,而不會大小通吃的。故此要準時,準確地運用這些蟲葯,就必須先認清是甚麼蟲在為害,同時要清楚瞭解每種蟲葯的功能方能奏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