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夫 – 開辦綠色天空

  農夫,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是一種不能維持生計、一種兒戲的業餘嗜好。然而,有人卻對這個冷門行業滿懷憧憬,認真的靠農務為生,更不惜多花心力採用有機耕種,生怕化學農藥對自然造成災害。

任何事情要做得好,總得有一點天時地利人和,正如環保(包括農業)被政府視為可持續發展項目之列,以致近年注重健康、追求有機飲食的風氣愈來愈興旺。在綠色天空,有機農夫從深入了解每種植物的特徵、生長歷程、到管理銷售技巧,絕不比商業世界遜色,而用時間去捱去浸回來的耕種經驗,比物質回報更易令人快樂,是開墾出路的瑰寶。

默認耕耘,墾出事業

  羅卓文(Rowena),繼承父親向政府租有一片位於飛鵝山上的農地(父親辦有「美思蘭場」,是經營蘭花貿易的),三年前立雄心當有機農夫,主要培植可食用的香草。

自己種自己食

  「看到廚師將『即摘』的草料入饌,自己照辦試試,就被那味道吸引了。喜歡烹飪節目而激發起對香草的熱情,後來還發現自己園內也有香草的植物。從此,她便查看專書、深入鑽研,最後更大膽由歐洲引入香草的盆栽和種子(本港出售香草的地方較少),踏上做有機農夫的第一步。」

四季掌握經驗

  由於香草盛?於歐美等較冷較乾燥的國家,在本港種植實有難度。定貨時要懂得配合時間,如盆栽(或種子)應避免在時值炎夏運抵本港,否則容易熱死。及後就到試種階段,即是試驗哪個季節適合哪類品種的生長,以作紀錄,而Rowena的耕種心得自然從四季、年月中累積而來。

難關重重 VS 機會處處

  一盤生意,歸根究底還是要談錢。Rowena不諱言只售賣香草作收入還不夠生活,以下就是她「從撞板、創生路」的實況。

(一) 花墟 ---- 三不知
「三不知」指的是不知有何用處、不知其品名與品種、不知怎樣吃,Rowena指出大部分花店對香草均缺乏正確的認識。「花墟市場仍未欣賞到香草的『內在美』,香草確實沒有討人歡心的賣相,難以與鮮花相比,若無店員的介紹,一般消費者又怎會買呢?」本想在花墟寄賣的心願便告失敗。

(二) 花展 ---- 覓知音
去年的花展,Rowena曾租下攤位出售香草,反應不錯,既吸引了許多「同道中人」,亦為她對香草市場打了支強心針。「大家均概歎本港的香草難求,還支持我屢敗屢試繼續培植香草。」多番努力後,Rowena終於成功展開了批發生意,中區的花店會向她定貨,有心人更會主動「找上門」。

(三) 開班 ---- 靠自薦
為了開拓市場,Rowena看中了香草的食用功能,並以此去工聯會自薦開班授課(自薦方法包括寫信、把被傳媒介紹的報導一併遞交。)辦香草栽培及烹飪課程,內容包括介紹香草的種植、示範簡單的食用方法等,望加深大眾對香草的了解,慢慢接受這種潛力無限的植物。

(四) 出書 ---- 集心得
藉著教書的關係,在預備教材的同時,Rowera想到把培植香草的心得結集成書。她坦言:「坊間雖有書藉講述香草的食法、功效等,但都是外國或臺灣出版的,針對香港市場的則較罕見。」然而,香草的種植方法會因地域而有差異,這個走在人前的念頭倒值得一試。


有機生活 ---- 理想遠大,實行需時

有機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從生活中體會與自然的關係,就是食的有機、用的有機,就連終身職業也不忘與自然連在一起。

農務精神 ---- 鼓舞!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KFBG)農業部主任楊寶熙(Sophia)2000年開始在KFBG由行政工作做起,後來對環境保護的使命感大了,便負責起與農務有關的宣傳、教育事項。因為工作,Sophia認識了不少農夫,「不計業餘性質,這數年本港轉投入有機耕種的全職農夫約有十多人,由二十餘歲到四十多歲也有,每個均願意放棄穩定職業,勞心勞力地轉投農務。」原因是在賺錢與熱誠之間,後者是他們的首選。

面對現實 ---- 等待!
  漁護署在2000年推行「有機耕作轉型計劃」,鼓勵採用傳統方法耕種的農夫改用有機耕種。但有機耕種大都是「One Man Farm」的,加上耕作時所花的時間較多,也要兼顧防蟲、灌溉、施肥、留種等工作。即使有收成,把「心血」推出市場,還得被超市索取「上架費」,雖然現實環境容易使人氣餒,在他們的帳目上卻有一項龐大的隱形收入,叫「滿足感」。

小結
   飛鵝山上的風光明媚、嘉道理農場的自然氣味……一段段綠色之路是最少商業味的。不是說,「錢」路不重要,但綠色之路本來是沒有的,走的人多了,便漸漸成了路。可以選擇的路,有機總比「無機」的好,因為少一份化學成分入肚,總會健康一點。雖然香港的有機事業比外國遲了數十年,但「有機」,依然是有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