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飽受滋擾

自沙士後,本港掀起海豚生態遊的熱潮,市民蜂擁至沙洲、龍鼓洲一睹中華白海豚的風采。然而,不少觀豚團卻不遵守觀豚守則,肆意高速行船追蹤海豚,使海豚受驚甚至受傷,破壞其生態系統。負責保護本港動植物及生態環境的漁護署,卻未有保護海豚的有效政策,實有不周之嫌。

 香港彌足珍貴的吉祥物──粉紅色的中華白海豚,據估計全球只有約一千條,香港西北部一帶水域都是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的地點,其中沙洲、龍鼓洲更是牠們重要的棲息地方,亦被列為海岸公園。除本地遊客外,每年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動物、生態學家和學生,特地來港觀賞海豚。

 香港海豚觀察有限公司營運經理黃美儀表示,在沙士期間,觀賞中華白海豚成為熱潮,5月至7月更是高峰期。據民主黨上月的調查資料,觀豚船隻由前幾年平日及假日分別有23艘及10多艘,到高峰期上升至平日都有至10艘,假日更多達約30艘。漁農自然護理署有頒布觀賞海豚守則,然而,由於守則並無法律效力,大部分觀豚團都不理會。

分頭搜索團團包圍

 黃美儀表示,有些觀豚船隻發現海豚時,一窩蜂高速追蹤海豚,並將之團團包圍。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研究總監洪家耀也曾指出,曾有67艘觀豚船,分頭搜索海豚蹤[,發現後通知所有船隻,加入包圍追逐,違反了觀豚守則第2567條,即發現海豚後,應緩慢地前進,船速不能超過五海里、不可進入海豚的五百米範圍內,同一時間內只可有一艘觀豚船、不可追逐海豚、尊重海豚,讓牠們選擇接近或離開船隻。

 船隻太靠近海豚,其噪音會干擾海豚溝通及辨認方向的能力,船隻的螺旋槳可能會割傷,甚至撞死海豚。洪家耀指出,海豚經常受到圍觀及滋擾,會影響牠們的正常社交行為。海豚現已反常地長時間潛匿海中,在水面上表現呆滯,減少在水面上跳躍,若情況持續,將影響牠們的交配意欲。

 縱使漁護署有訂立觀豚守則,但以此作為保護海豚的方法,未免過於被動。有環保團體認為應實施發牌制度,為觀豚團領隊和船長進行培訓和測試,使他們對海豚生態和觀賞海豚的禁忌有透徹的認識,領牌後才可駕船和領團到海豚區。但該署表示,暫無考慮實施發牌制度。

 漁護署表示,該署在9月時收緊了觀豚守則,將船速限制由10海里收緊至5海里,並加強海岸公園的巡邏,在有需要時會採取執法行動。但黃美儀批評,漁護署執法太寬鬆,不能收到阻嚇作用。她表示,香港海豚觀察有限公司曾跟該署開會,該署表示只知悉觀豚船隻過多、船隻包圍海豚的情況。

漁護署執法太寬鬆

 黃美儀不滿指斥,該署期間「最嚴重」的控告,只是對同一觀豚主辦者發出兩次口頭警告。據漁護署提供的資料,該署在過去三年來,並無違反觀豚守則的檢控數字,只發出過250個勸喻。在資源限制下,該署難以在廣大的海上充分地巡邏監察。若連巡邏都不能產生阻嚇作用,更難以令觀豚團自律。

 若要有秩序地進行觀賞活動、有效地保護海豚,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認為,漁護署第一步應加強海上巡邏,若效果不理想,便要實施發牌制度,同時限制觀豚船隻到海豚區的數目。最後一步可考慮將觀豚守則制訂成法例。

破壞生態為禍深遠

 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研究總監洪家耀認為,願意遵守觀賞海豚守則的主辦者可簽署誓章,再由政府確認,自然淘汰那些不專業的觀豚團,同時應加強公眾教育,愛護大自然。

 隨天氣漸涼及市民熱情稍退,觀豚船隻數目開始回落,但漁護署若就此認為,觀豚活動不會構成嚴重威脅,因而滿足於派發守則、口頭警告這等無實質作用的管制措施,可謂不負責任。每逢夏天,觀豚遊客便會回升,若他們仍然不守規則,年復一年,對海豚生態的破壞便為禍深遠。